vmstat命令是最常見的linux/unix監控工具,可以展現給定時間間隔的服務器的狀態值,包括服務器的cpu使用率,內存使用,虛擬內存 交換情況,io讀寫情況。相比top,通過vmstat可以看到整個機器的 cpu,內存,io的使用情況,而不是單單看到各個進程的cpu使用率和內存使用率。
運行示例一般vmstat工具的使用是通過兩個數字參數來完成的,第一個參數是采樣的時間間隔數,單位是秒,第二個參數是采樣的次數,如:
root@vm-199:~# vmstat 2 1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0? 0? 97640? 53884 192800 578212? 0? 0 3? 20? 1 12? 1? 2 93? 32表示每個兩秒采集一次服務器狀態,1表示只采集一次。
實際上,在應用過程中,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內一直監控,不想監控直接結束vmstat就行了,例如:
root@vm-199:~# vmstat 2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0? 1? 97640? 50348 192812 578352? 0? 0 3? 20? 1 12? 1? 2 93? 3?0? 0? 97640? 54636 192812 578360? 0? 0 0? 14? 126? 147? 2? 4 86? 8?0? 3? 97640? 53908 192816 578356? 0? 0 0? 62 96? 110? 2? 4 86? 9?0? 0? 97640? 54156 192816 578360? 0? 0 0? 14? 113? 118? 3? 5 83 11?0? 0? 97640? 53908 192816 578360? 0? 0 0? 16? 107? 103? 2? 3 87? 9這表示vmstat每2秒采集數據,一直采集,直到我結束程序。
參數詳解linux 內存監控vmstat命令輸出分成六個部分:
(1)進程procs: ? r:在運行隊列中等待的進程數 。? b:在等待io的進程數 。(2)linux 內存監控內存memoy: ? swpd:現時可用的交換內存(單位kb)。 ? free:空閑的內存(單位kb)。? buff: 緩沖去中的內存數(單位:kb)。? cache:被用來做為高速緩存的內存數(單位:kb)。(3) linux 內存監控swap交換頁面 ? si: 從磁盤交換到內存的交換頁數量,單位:kb/秒。? so: 從內存交換到磁盤的交換頁數量,單位:kb/秒。(4)linux 內存監控 io塊設備:? bi: 發送到塊設備的塊數,單位:塊/秒。? bo: 從塊設備接收到的塊數,單位:塊/秒。(5)linux 內存監控system系統: ? in: 每秒的中斷數,包括時鐘中斷。? cs: 每秒的環境(上下文)轉換次數。(6)linux 內存監控cpu中央處理器:? cs:用戶進程使用的時間 。以百分比表示。? sy:系統進程使用的時間。 以百分比表示。? id:中央處理器的空閑時間 。以百分比表示。常見診斷:
1、假如 r 經常大于4 ,且 id 經常小于40,表示中央處理器的負荷很重。
2、假如 bi,bo 長期不等于0,表示物理內存容量太小。
每個參數的具體意思如下:
r 表示運行隊列(就是說多少個進程真的分配到cpu),我測試的服務器目前cpu比較空閑,沒什么程序在跑,當這個值超過了cpu數目,就會出現cpu瓶頸 了。這個也和top的負載有關系,一般負載超過了3就比較高,超過了5就高,超過了10就不正常了,服務器的狀態很危險。top的負載類似每秒的運行隊 列。如果運行隊列過大,表示你的cpu很繁忙,一般會造成cpu使用率很高。
b 表示阻塞的進程,這個不多說,進程阻塞,大家懂的。
swpd 虛擬內存已使用的大小,如果大于0,表示你的機器物理內存不足了,如果不是程序內存泄露的原因,那么你該升級內存了或者把耗內存的任務遷移到其他機器。
free ? 空閑的物理內存的大小,我的機器內存總共8g,剩余3415m。
buff ? linux/unix系統是用來存儲,目錄里面有什么內容,權限等的緩存,我本機大概占用300多m
cache cache直接用來記憶我們打開的文件,給文件做緩沖,我本機大概占用300多m(這里是linux/unix的聰明之處,把空閑的物理內存的一部分拿來做文件和目錄的緩存,是為了提高 程序執行的性能,當程序使用內存時,buffer/cached會很快地被使用。)
si ?每秒從磁盤讀入虛擬內存的大小,如果這個值大于0,表示物理內存不夠用或者內存泄露了,要查找耗內存進程解決掉。我的機器內存充裕,一切正常。
so ?每秒虛擬內存寫入磁盤的大小,如果這個值大于0,同上。
bi ?塊設備每秒接收的塊數量,這里的塊設備是指系統上所有的磁盤和其他塊設備,默認塊大小是1024byte,我本機上沒什么io操作,所以一直是0,但是我曾在處理拷貝大量數據(2-3t)的機器上看過可以達到140000/s,磁盤寫入速度差不多140m每秒
bo?塊設備每秒發送的塊數量,例如我們讀取文件,bo就要大于0。bi和bo一般都要接近0,不然就是io過于頻繁,需要調整。
in?每秒cpu的中斷次數,包括時間中斷
cs 每秒上下文切換次數,例如我們調用系統函數,就要進行上下文切換,線程的切換,也要進程上下文切換,這個值要越小越好,太大了,要考慮調低線程或者進程的 數目,例如在apache和nginx這種web服務器中,我們一般做性能測試時會進行幾千并發甚至幾萬并發的測試,選擇web服務器的進程可以由進程或 者線程的峰值一直下調,壓測,直到cs到一個比較小的值,這個進程和線程數就是比較合適的值了。系統調用也是,每次調用系統函數,我們的代碼就會進入內核 空間,導致上下文切換,這個是很耗資源,也要盡量避免頻繁調用系統函數。上下文切換次數過多表示你的cpu大部分浪費在上下文切換,導致cpu干正經事的 時間少了,cpu沒有充分利用,是不可取的。
us 用戶cpu時間,我曾經在一個做加密解密很頻繁的服務器上,可以看到us接近100,r運行隊列達到80(機器在做壓力測試,性能表現不佳)。
sy 系統cpu時間,如果太高,表示系統調用時間長,例如是io操作頻繁。
id ?空閑 cpu時間,一般來說,id us sy = 100,一般我認為id是空閑cpu使用率,us是用戶cpu使用率,sy是系統cpu使用率。
wt 等待io cpu時間。
原文鏈接:http://zhangge.net/4936.html
賬號封禁了-域名及賬戶問題湖北服務器廠商云主機多少錢一臺阿里云30g服務器多少錢SEO優化操作的幾個方向,一起來看看云服務器搭建掛機軟件新加坡云服務器價格阿里云騰訊云服務器最新優惠網站打不開請幫忙檢查一下